Saturday, November 17, 2012

【分享】學做人

只要厘清困惑,掌握原則,做人其實沒有那麼難。

做人難!上海皇帝杜月笙曾說,人生有三碗“面”難吃,一是場面,二是錢面,三是人情面,其中,最難吃的正式人情面。

偏偏這碗難吃又難捧的“面”,在學校往往沒人回教,出了社會又沒人敢教,於是,我們得憑本能,不斷在人情困境中,學會做人的能力。

儘管不容易,但並非沒有脈絡可尋。只要你能先理清關於做人的跡象大哉問:比方說,到底是做事重要,還是做人重要?

做事,還是做人?

很多剛進職場的年輕人,仗著聰明才智,總覺得“實力決定一切”做人不重要。對於不如自己的人,不是當面嗤之以鼻,就是在背後抱怨。

甫接任美商聯邦快遞公司台灣區總經理一職的朱興榮,回想11年前,自己就曾經犯了這個“每個聰明人都會犯的錯”。

當時從美國念書回來, 擔任小工程師的他,每天只管窩在自己位置上,按時間完成專案即刻,根本無需搭理其他同事,更遑論跨部門合作。

因為專業表現亮眼,受到當時總經理陳嘉良(現為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器重,朱興榮被點名擔任一個囊括國內外中高階主管的跨部門專案主持人。

一向是“拼命三郎”的朱興榮,過去工作有瓶頸,頂多熬夜加班就能過關,沒想到這次卻栽在一個他眼中,緊要關頭只會“推脫”的主管身上。

他記得,當時專案流程出了問題,整個團隊必須24小時進駐,體力、壓力都不堪負荷,還要召開應變會議。

就在會議進行到一半,心力交瘁到臨界點的朱興榮,又聽到那位讓他“感冒”已久的主管,沒有辦法又抱怨不休,他一時難掩怒氣拍桌大喊:“這件事溝通很多遍,不知道到現在爲什麽還不錯,如果有人不想做,這個專案也不用繼續了!”

隨即,這位只有兩年資歷的矛頭小子,竟讓當著眾多高階主管的面,天塌下來也不怕似地甩門而出。

拿針戳人,還是拿針縫衣?

直到深夜12點半,呆坐座位已久的他,感受肩上一雙手的重量搭來,轉身只見堆滿笑容的陳嘉良緩緩說:“你啊,就像一根針,戳人會痛啊!若把這個針拿來縫衣服,就會很有功效,不知道你爲什麽會去戳人?”

“不是我要戳人,是他逼著我去戳人,我受不了!”朱興榮氣憤地說。

陳嘉良接著回應:“喔,因為你受不了,所以你不去縫衣服,而去戳人?我知道你心裡很多委屈,在這個時刻,你若能把所有精力拿來縫衣服,大家會更感激你!”

朱興榮笑著說,當時自己一心想著把事情做好,產生盲點,陳嘉良這番“戳人與縫衣”的道理,讓拘泥在“你錯我錯”節骨眼的他,頓時心門打開:“與其當場讓他難看,不如直接向他伸出援手,把事情解決了更有效率。況且,若我坐了他的位置,不見得能做的比他好!”

--------
從小一路順遂,自我要求極高的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資深副總裁暨中國區總經理江威娜,同樣也經歷不會做人的青澀歲月。

初入職場:80%做事,20%做人

回想剛入社會前幾年,她曾爲了打入同事的午間閒聊,無意間“貢獻”了話題主角的一些私人秘密。

當時專注做事的她,忽略辦公室常有的角色靜靜,此番被有心人炒作的“爆料”,不僅傷害了當事人,毀了友誼,更讓他重新思索做人的道理。

一般而言,年輕人容易陷入“做事”比“做人”重要的思考,因為做事的目標明確,短期即可見真章,投入與回饋十分直接。

反之,做人得面對“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角色的適應與考研,講究的是長程的累積,無法立竿見影,且隨著職位升遷,扮演的角色趨於複雜,難度還愈來愈高。

“在投資報酬率的權衡下,做人的重要性常常被視而不見,”江威娜分析。

她語重心長的提醒,要想出類拔萃,職場上的確存有做事與做人的“比例原則”。

初入職場前5年,至少要80%的力氣在學做事,另外的20%花在學做人上。隨著工作技巧日漸熟練,做事所需的時間減少,就要調高比例,講更多的注意力,花在做人的學習上。“當同儕還在斤斤計較做事的方法,你卻能開始展露做人的本領,帶領團隊解決問題,就很容易在這個階段變得很耀眼”江威娜強調。
------------------------
第二個令許多人困擾不已的難題,是做人,還是做自己?

做人,還是做自己?

雖然知道做人重要,但一想到爲了和諧,得委曲求全,隱藏自己的本性,就讓人痛苦不已。

“外圓內方”這句被中國人封為做人最高境界的成語,在德州儀器半導體技術公司大中國區總經理郭江龍看來,既是最好的答案。

他解釋,所謂“外圓”,指的是顯露在外的態度行為,講求的是“圓融”、“和氣”;“內方”,則是指隱於內心的原則信念,譬如“正直”、“誠信”,扮演最後一道防線,不會因壓力或環境改變而棄守。

一般人常誤解“外方內方”或“外圓內圓”的“表裡如一”,才是真正做自己。即便如此,所謂“表裡如一”,也不是隨興所至的任意妄為。

表裡如一新解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中“表裡如一”一文指出,所謂“表裡如一”,指的是不必爲了做人而徹底放棄自己,而是該懂得如何分私底下與工作時的自我,以維持一種“身份”的平衡。

他認為,你可以在公、私生活中拉上一道紗簾,而非一堵無法穿越的磚牆,以方便隨時互通,又能區隔彼此的差異。

一旦懂得角色轉換,熟練地穿越這道紗簾,就不必放棄自我,變成雙種人格。有趣的是,愈能善用這個方法,愈能用偶遇獨特的優勢:一是在職場上,因為不背離本性,往往能展現某種個人風采,博得最多信賴。
---------------
當你回到私人領域時,你能做你想要的自己,家人與朋友對你真是的回報,更能平衡你在職場的情緒起伏,成為你的後盾。

不管是從“方”到“圓”的琢磨,抑或是“內”“外”自我的轉換,為避免過猶不及,究竟分寸該如何拿捏,往往是做人最難的地方。

做人,並不等於要做“爛好人”。

做好人,還是做爛好人?

二十一世紀公關公司總經理俞竹平認為,以情緒管理的角度來看,若把自己磨得太圓,常會讓人覺得城府很深,有一種不可親近的感覺。

就像瓷器與陶器同樣是容器,但瓷器講究上釉,光可鑒人,卻只能供在高處欣賞。反之,陶器刻意留下手紋,少了完美的光澤,卻多了一種性格上的天真。

但最為人詬病的是怕得罪人,只知一味討好,成為不知原則為何物的“爛好人”。

爛好人落得兩面不討好

引進“卡內基訓練”,嫺熟溝通的黑幼龍,分析人際關係的模式,有一下4種狀況:

第一種狀況,叫做“操縱”,這類人想得是自己的益處,占別人便宜,當別人知道吃虧時,就會離你而去。

第二種狀況,叫做“退讓”,這類人誤會好的人際關係是靠讓步,所以願意自己犧牲,讓別人佔便宜。虧吃多了,久而久之,也會漸漸脫離人群。

第三種、第四種狀況分別爲雙方都倒楣的“兩敗俱傷”,以及互相拉抬的“雙贏”。

別以為當個爛好人,什麽都說好,什麽都慷慨答應,就能獲得好人緣。


黑幼龍指出:「濫好人的下場,就是第2種人際狀況,沒有原則的結果,不是為兌現承諾而過勞死,就是被追債的人逼得逃之夭夭!」
台達電子人力資源資深處長倪匯鍾回想,過去在飛利浦半導體顯示器事業部15年間,參與不少次決定高階接班人的會議,一字排開的候選名單中,每個都是過關斬將的佼佼者。
激烈的評選過程,彷彿《誰是接班人》的生死大會現場,全球大老闆與人資高階主管比鄰而坐,逐一討論歷年來績效考核的報告,「常常被判出局的,不是做事能力較差的人,而是大家口中的『濫好人』!」
nice guy≠right guy
在老闆口中,簡單一句“He is a nice guy, but not the right guy for this position.”(他是個好人,但坐這個位置他不是對的人),乍聽起來客氣,言下之意是「公司不是迪士尼樂園,你只有好人緣,不代表你成了領導者,就會懂得該硬則硬,遑論激發員工潛質,展現組織的戰力!」倪匯鍾強調。
到底做人應該朝哪些方向學習,才能突破現在的格局?抱著「不計較」的態度是第一步。
不計較,就像別在襟上的鮮花,能讓近悅遠來,無形中增加做人的廣度。
不計較,增加做人的廣度



江威娜曾經碰到一位既聰明、學習能力又強的人才,他在同儕中非常突出,本來是江威娜亟欲培養的幹部。沒想到幾次參與團隊合作,他最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享有的資源與利益,而非對團隊的貢獻。
江威娜不免感到失望:「一個不談付出,只會計較的人,難保到高位,他不會為了個人私利,犧牲整個團隊的利益。 」
其次,少了包容的心,若他當上領導者,肯定做不好coaching(教練)的工夫,無法帶領團隊中的落後者。
「若他一直沒有察覺,也不願意改,即使讓他獨立作業,因為個性,也會很快遇到工作瓶頸而離開,淪落職場流浪一途,」江威娜斷言。
位居高階,若能有不計較的胸襟,除了增加自身的高度,也會感染員工,成為效法的對象。
目前任教於高雄餐旅學校的前亞都麗緻總經理蘇國垚,對總裁嚴長壽就有如此的觀感。
一次兩人共同出差到夏威夷,投宿的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頂級旅館哈蕾柯蘭妮(Halekulani),一路上嚴長壽如數家珍地對這家旅館讚不絕口。
Check-in後進房,蘇國垚被眼前擁有大客廳、大浴室,還有夏威夷絕佳海景的房間所震撼。他念頭一轉,總裁的房間一定會更驚人。
沒想到,敲門後推開一看,竟然面積著實小了三分之二,更無景觀可言,他不禁大驚失聲:「他們竟然把房間弄錯了!」
只見嚴長壽笑著說:「我已經住過了,你出差很累,這算是慰勞,就好好在裡面體驗一下。」並堅持讓蘇國垚連續住了兩夜。
即使已離開亞都麗緻多年,這段為蘇國垚津津樂道的小插曲,在旁人忙著計較的當下,總會出現腦海,讓他若有所悟地會心一笑。
謙卑的力量
「稻穗愈飽滿,腰彎得愈低」、「竹子愈高,竹尾彎得愈低」這些大自然的道理,講的正是「謙卑」的重要。
因為謙卑,你會居安思危,你會小心翼翼,你會拼命學習,你也會努力改變。最後,你擔心的事會消弭不見,你的弱點也能補全,你意料不到的收穫也會在謙卑中獲得。
只是愈在高峰,人愈不容易察覺謙卑的力量。霸菱證券投顧公司總經理陳詩舜就指出,金融圈充滿大起大落,曾經睥睨一切,如今落魄失意的例子,可說俯拾皆是。
他舉一位知名的金融新貴,靠著「向上管理」,頭銜一路竄升。對下屬極為傲慢的他,享受平步青雲的快感之餘,卻忘記自己已「掏空」多年奧援他的專業團隊。當他隨跳槽水漲船高,隻身就任遭遇困難,才發現自己能力有限,但身邊已無人願意伸手協助,屢次被新老闆「請走」。後續工作轉換,更因reference check(背景調查),不斷栽在他過去得罪的人的負面評價裡,而一蹶不振。
厚道,做人更高境界
在謙卑之外,若能做到厚道,先一步替人著想、留餘地,才真正是跨越做人更高的境界。曾遭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從公司因跳票瀕臨倒閉,到如今谷底翻身,稱霸台灣精密機械業的台中精機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經營超過50年,第二代接棒經營的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指出,早年客戶多是師徒相傳的黑手業,在工廠裡待了3年,就能出師自己創業。
黃明和的父親看這些年輕人在創業初期,難免資金短缺,總會大方地要他們先將設備拿去用,日後慢慢分期付款即可。甚至,有的下游經銷商沒錢進貨,他還會勸他們先把機器拿去賣,先賺了第一筆錢,才能打好基礎。
黃明和指出,由於父親總會替人著想,培養的許多客戶都是從第一代祖父輩開始,第二、第三代接手買新的機器,演變成關係深厚的三代交情。其中,還包含夫妻檔、兄弟檔、父子檔。
沒想到父親以厚道待人,後來竟救了黃明和與自己公司一命。
黃明和回想8年前,受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國產汽車、東隆五金陸續爆發地雷股危機,中部地區許多上市公司都垮了,台中精機也因財務槓桿過度操作,20億元融資遭銀行凍結,頓時陷入困境。
奇妙的是,當遭逢相同命運的同業如楊鐵,早已被協力廠商拉白布條、圍廠鬧上電視新聞,台中精機卻顯得異常平靜。
不僅客戶沒有拋棄,協力廠照常提供零件,面對同業挖角,台中精機的高層主管沒有一個異動,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
黃明和心有所感地說,從此他深刻體會到「天助自助者」的道理。
他強調,「自助」兩字,就是過去你所積的陰德,對他而言,也就是父親打下人情的基礎,讓大家願意信任,才能贏得東山再起的機會。
人生的做人課,不僅沒有文憑,也不可能畢業,連當過英國首相的邱吉爾都承認,自己到了65歲,才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但不管是管理、領導、乃至於人生真正的成功與圓滿,沒有一項不是圍繞著「如何做人」。這堂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課,你學好了嗎?



【分享】褚士瑩:30歲前,一定要著迷一件事

有一點是大家沒看到的,就是社會需要各式各樣專長的人,不管在怎麼冷門的專長,也都至少需要有“一個人”做得好。所以我認為,不用追尋所有的只是,找一間你真正想做的事,熱不熱門不重要。

當所有程序設計是都在追逐新的程式語言,一直不停去上課的時候,我的朋友卻還是熱愛就的C語言,而且做得很好。因為在他有生之年,永遠有就的語言需要被改寫,也永遠會需要一個人懂C語言。

沒有任何一種知識,是不需要有一個人知道的。

工作與專業的差別。

換句話說,所謂的專業,應該是“這件事只有你能做,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做”。

我有一個朋友是理髮師,理髮收入有限,所以他晚上到洗腎中心當助理,護士門跟他做一樣的事情,薪水確實他的一倍,因此他去年夜校、取得護士資格。但他並未就此滿足,他說服洗腎中心的老闆,在遊輪上開一家海上洗腎中心,因為很多洗腎患者很有錢,但行動範圍卻被限制住。喜歡旅遊的他,不但可以搭遊輪完成旅遊夢想,又能靠此為生,來的病人也非常感謝他。

如果他只是洗腎中心的護士,那只是一份工作;但當他發揮創意后,做了一件從來沒人做過的事,就變成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的專業。專業與工作都可以為生,但差別在於後者是外界認為有成就,前者是在自己的心中有熱情,而且覺得自己是個成功的人。

如果每個人都能誠實面對自己真正想做、做了也停不下來的事,它才會脫離工作範疇、變成屬於你的獨特專業,讓你做的很著迷。所以隨時去傾聽腦中的聲音:我想要做什麽?我想過什麽樣的生活?哪個專業可以讓我過這樣的生活?

對我來說,我從工作變成專業,是當我希望只爲NGO(非政府組織)客戶服務的時候。我發現,如果我的技能能讓NGO工作者把夢繼續做下去,那可能就是我能做得最好的事。

管理顧問工作,我隨時都可以不做;但只爲NGO做管理顧問,我就找到停不下來的理由,因為我很喜歡做,就算今天沒有人雇傭我,我也還是自願去做。

從熱情到專業,你需要3個準備

在從事專業的時候,總是會碰到消磨熱情的事,但那可能是這個專業中一定有的損耗,沒有任何一個專業是沒有耗損的。只要你很閑工作那件事的那個理由還在,就夠了。

當然, 你不能在沒有準備窒息啊,就期望熱情會萌芽變成專業,像是中華,需要好的土壤和盆子,至少把環境準備好,然後去嘗試。如果根本沒有環境, 失敗了就對自己說:“你看,果然沒辦法成功!”那就是扼殺了自己的機會。

有3個準備我認為必須做好:
第一:是知識技能,要走上專業,這是必備的
第二:財務準備。你要給自己多長時間去做這件事?我進入NGO領域是時,給自己2年時間,就算2年沒有收入,我也可以維持。所以,每個人都要清楚知道,財務上的準備能給自己多少時間嘗試?有多少時間讓這個種子發芽?
第三:是退場機制。做這件事只有成功或失敗兩種結果,成功的標準是什麽,你才會繼續做下去?失敗的話,什麼狀況要停損?你的退路是什麽?有些人覺得要斷了退路、破釜沉舟,但這對家人並不公平,有退場計劃才是成熟的表現。

專心做喜歡的事,就會幸福

一年超過300天在海外,不斷移動於過國界與城市之間,雖然褚士瑩還是認為他並不“難找”,不過要在台灣碰見他,卻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次再度採訪他,一樣是不到24小時后,他又要上飛機了。

如此的生活節奏,褚士瑩已維持近10年,全因為他獨一無二的身份:“公益旅行家”。目前他每年擔任4個國際非營利團體的顧問,社區發展、綠色能源、國際志工人才培育……,都是他投入的範疇。

旅行、志趣、有意義又有價值的影響力,這些看似無法兼顧的元素,組成褚士瑩口中這份讓他“幸福”的工作,透過他的文字傳遞,當然也激起了很多人“跟進”的念頭。不過,將公益旅行當做個人擺脫刻板生活的出口,或是善盡一份地球公民的責任,兩者層次可是截然不同。在褚士瑩爽朗瀟灑的笑容背後,其實是很高的自律跟目標管理。

下次見到他,又要3個月之後了, 一次碰面、加上一通美國時間深夜的越洋電話,跟褚士瑩聊起最近的生活與心情。

這一年來在忙什麽?

我做了4個案子。像在緬甸的有機農場協助農民改善經濟,以及繼續帶領國際公益旅行。

最近我也參與一項綠色能源私募基金的成立,針對需要綠色能源又無力開發的第三世界國家投資。另外,計劃在韓國首爾開間咖啡廳,讓韓國的年輕人有個聚會地,了解台灣文化,甚至到台灣旅行。台灣人去韓國時,也能從這裡先認識韓國。我們會以社會企業的方式來經營。

說到國際志工跟公益旅行, 現在是很多年輕人的嚮往,肯恩姑爺跟你大力提倡有關。你怎麼看這股“風潮”?

這兩件事現在好像都很“熱門”,但我覺得大家對公益旅行的理解,都還停在初期階段。

很多人覺得公益旅行只是旅行的另一種形態,但公益旅行其實有兩個很重要的元素:第一,你要有旅行經驗;第二,必須有做公益的習慣。如果沒有這兩項,就沒有做公益旅行的條件。

你從事“公益旅行家”將進10年,這段歷程帶給你自己最大的改變是什麽?

對我來說,我會把“公益”和“旅行”兩件事情分開。兩邊我所學到、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心態也不同。

旅行是到世界的另一個角落過生活,我常常連旅行指南都不帶,就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希望那裡每一點都是驚奇。旅行的未知最美好。

公益旅行就需要非常、非常好的準備。要知道別人最需要什麽,我們可以做什麽, 有很多細節,不可以人去了就好。只有人去,是沒有效果的。

從30歲轉換跑道、離開企業職場到現在,“公益旅行”對你來說,已成為一種長期職涯了嗎?

是啊。當時我給自己10年時間做這件事,10年過去,我沒有任何後悔。我非常喜歡,甚至無法想像再回到企業上班。

但我的工作其實是跟企業緊密相關的。在非營利組織久了,會看到它缺乏效率跟經濟感念的一面,所以要透過跟企業合作,或社會企業的模式,一樣要做的很好才能生存,唯一不同,只是最後吧利潤帶回非營利的目標。

每次看到你都有忙不完的案子,是因為你的個人品牌,讓合作機會不斷主動敲門嗎?我這樣問,是因為大家都很好奇,從事這個領域,需不需要太擔心經濟問題?

我看得蠻開的。現在到哪裡都沒有鐵飯碗,也沒有人會幻想目前工作的企業,到退休時還在。

既然這種想法不合時宜了,我只是對自己承認,不必想退休金、工作穩定性而已。我專注地做我喜歡的事,當心思放在這裡, 就沒什麼好憂慮的,機會自然回來。

另外一個大家好奇的部份,就是你的生活了。據說你的行蹤很“飄忽不定”?真是這樣嗎?

我覺得我的行蹤非常固定啊!我所有工作都是6個月前就定下來,所以我的形成大概比任何上班族都固定,接下來半年的任何一天,我都可以告訴你我在哪個國家、在哪裡。我通常在一年前就買好機票,趁機票便宜時安排工作。

這可能是不旅行的人對旅行的人一種浪漫的想法。以為我都是拿起背包,說走就走,但這樣是不會有人給我工作的。

確實,這可以厘清大家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不切實際,任何專業都做不好。我常常受到讀者email,說很羡慕我的工作,可不可以介紹給他?要能夠到處旅行,錢要很多,又不要太複雜的。

當下,我都會覺得哭笑不得,如果反問他:你做了多少準備?我知道了才能幫你。大半我這樣回了以後,都沒有回音。

那,你期待的準備是什麽?

第一:一定是為自己準備一項專業。沒有專長,到哪裡都不會成功。

第二,要對世界好奇,有全球觀,你才會走出去。

我記得你提過,當初你決定做這個生涯轉彎時,爭取家人支持也是當中的關鍵。你是怎麼做的?

很多人都把最好的一面保留給同事、上司面前,反而忘記生命中最重要的VIP其實都不是他們,應該是家人。家人才是最愛我們的人,只要付出1分,就會哦與10分效果,但對奧客,肯能付出20分才會得到1分,所以從成本效益上,我們最該做的,應該是每天花1分力氣對家人做客戶服務。

我常年在國外,爸媽當然會覺得擔心, 所以我告訴自己,不會做那種“一年只回家一次”的遊子。最長兩、三個月,我一定回到父母身邊一次。因為這樣,我在埃及讀書時,都讓父母“看到煩”,說怎麼比人家住在南部的孩子還常回來。

同事,不管自己賺錢能力高低,我一定會給父母零用錢回饋,他們覺得我行有餘力,還能給他們零用錢,就會放心。

選擇走條不同的路,你需不需要面對父母所謂“子女成家立業”的渴望?

嗯……,這也是要做客戶服務的,父母都想看到孩子快樂,只要讓他看到自己快樂地實現夢想,成家立業一定是在自然情況下發生。

你曾說過“40歲就想退休”,這是玩笑話還是真的?

我的確曾下定決心40歲要退休,但當時并沒想好40歲以前要做什麽,那是因為我覺得我有很多想做的事,希望趁年輕去做。

現在回頭看,我會覺得就算繼續做現在的事,也比當時想像的退休是更好的生活。我並不是為不得不繼續工作而放棄夢想,而是因為太喜歡現在做的事,不介意一直做下去。我的朋友唱開玩笑對我說:“你現在的生活,跟退休有什麽兩樣?”每年我可以選4個最喜歡的案子做,我覺得很幸福,總是在做喜歡做的事。

對於想參與公益旅行,卻沒辦法做像你這麼大生涯轉向的上班族,你會有什麽建議?

我今年帶了8個公益旅行團,其中有6個是上班族。其實每年只要拿出一周休假,就足以坐一趟很好的公益旅行,如果你的假期更長,還可以留一周給自己。

只要公益旅行非常好玩,你就不會覺得是犧牲假期,至於怎麼樣讓公益旅行更好玩一點,就是我們這些設計者必須好好想的事了!

來源: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9801&page=1


Friday, November 16, 2012

【分享】大齡剩女?曲家瑞:我單身, 不代表我不吸引人

“最近有人找我拍電影,你相信嗎?” 一碰面,曲家瑞就用她那速度快得每秒至少可以說個字、節奏感十足的語調說。“要是可以的金馬獎,我就拍。”還來不及接話,她就自我調侃大笑了起來。

********
曲家瑞小檔案: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兼所長。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紐約古柏聯盟學院藝術系學士。集大學教授、藝術家、策展人、作家、二手玩具收藏家等多元身份于一身,活躍于媒體與設計界。

曲家瑞的名言是“喂,幹嘛不做你自己”。只是現在詮釋這句話,她又有新的方式。

剛回國教書時,她挑戰的是大學老師在校園內的角色,把裸體模特兒引進大一新生素描課、帶著學生去pub、環島拜訪檳榔西施……,儘管率性作風為她引來“麻辣女教授”等各種稱號,但不僅學生愛她,連碰到青少年教養問題的父母,也喜歡找她提供建議。

如今,曲家瑞要挑戰的,則是社會對大學教授的理解框架。這一年多來,曲家瑞在螢光幕上走了很多嘗試。

她上綜藝節目,分享自己各種成長、摸索的歷程,誠摯加上直率不做作所創造的收視“效果”,讓邀約愈來愈多。今年初,曲家瑞甚至粉墨登場,除了唱起歌仔戲,更在公視戲劇《愛你一萬年》中客串演出。

從學術圈進入演藝圈,曲家瑞說,這對她猶如一段“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是順著機會探索自己未知的可能, 也試圖再打破那些不必要的刻板束縛。

在另一個領域的探索,“讓我47歲,好像還在過17歲的生活。”她笑著描述,“而且我已經等不及57歲快點到來,很想知道那時候的我會怎麼樣。”

誰說人生的探險要有時間?曲家瑞要用她身上的實驗證明:做自己, 是值得用一輩子追求的3個字。

最近用“百變”兩字來形容你, 真是再貼切不過了。上各種節目談話、表演,爲什麽做這麼多大膽嘗試?

我是個沒有計劃的人,覺得不要計劃、像水一樣跟著情勢流動,就不會有太大期望,也不會有太大失望。

當然,這不代表我不做夢,而是人物來了, 我就全力以赴。很多事情,我都抱著興奮、好奇的態度,既然別人對我都比我對自己有信心,那我爲什麽不試試看?

就像很多年前,我接所長時也一樣。一開始我並不想接,我曾經怕別人看不起我, 覺得其他學校的所長都不是像我這樣。可是沒想到,等真的做了, 反倒并沒有人質疑我。如果我在學校可以做到這一點,在外面是不是也可以?

回想起來,一開始上電視,或許跟我爸爸生病有關。兩年前他跌了一跤,把骨頭摔斷了,本來還能走,第2次手術后, 就只能坐在輪椅上,也因為他長期待在醫院中很無聊,我想,上上電視,至少可以跟他說:”我在電視上, 你快點看!”讓他生活有點變化。

電視圈跟學術圈畢竟是截然不同的環境,“跨界”后, 對你帶來什麽影響?

這個暑假,有人寫email給我,說“你是老師,怎麼在電視上講自己的事?”後來我就不再談感情之類的話題。另外,又一次在錄影後臺,也有人問我:“曲老師, 你是不是“欠”很多?不然爲什麽要來這裡?”

我說,沒有啊,因為平常壓力很大,所以來這裡算是“心理治療”。他一聽就說:“怎麼可能!”他們來上節目,要背稿、要準備,壓力很大。

每次我去上電視,並不純粹錄影,我很想知道製作人、導播在想什麽。從一開始去只領500塊到現在,化妝間的形形色色,我都看過,反而覺得這是個奇特的世界,你說演藝圈很現實嗎?有些地方它比學校還有倫理,每個人都長幼有序。我本來不懂這些,但現在也學會了。

其實,我上節目的歷史很久了, 只是最近這一年講的話沒有被剪掉。電視節目的run-down(流程)都是事先寫好的,以前我會突發性講很多話,覺得記性表演才真是,但製作單位覺得我打亂節奏,大部份都剪掉。

現在他們慢慢地不剪了,有一個製作人甚至說,自然的反映才是觀眾期待的,所以即使有時候我“亂講話”,竟然也留在節目里,大家才會覺得我的鏡頭變多了。

我自己做過金鐘跟金馬的評審,這很好玩,以前我憑這些節目,現在我自己在節目中。看到幕後一切,我反而更尊重他們的辛苦。

因為曝光率稿,你變成更像“名人”了, 你喜歡這個變化嗎?

現在我到中南部去,歐巴桑也叫得出我的名字,這是很可怕的事。

我上節目,常常希望挑戰一些刻板觀念。像有節目找我去談“大齡剩女”,我發言以後,其他來賓平論說“你看,太自我,絕對嫁不出去”,或是“講話速度太快,男性絕對不會喜歡”。

他們把我的特徵跟不吸引男性畫上等號,但我要讓觀眾知道,這不是絕對的。

我“單身”跟“不結婚”不是對立的,也不代表我不吸引人,人生有很多可能,爲什麽電視觀眾都要被灌輸這些錯誤的觀念?

很多上我微薄的年輕女生說:“曲老師,以前我們喜歡桃子,但是她結婚、生小孩了;後來我們喜歡小S、大S,他們也結婚了;最後連奶茶(劉若英)都結婚了!現在只剩下你,不然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當他們看到我這奇怪的人出現,最常對我講的話反而是:“我希望我到這年紀,還可以像你一樣。”

暑假錄影時,我遇到李昂老師,她對我說,她一直覺得我很特別,帶動了很多年輕女孩。但她說,希望我可以再做一件事:可不可以再為更年期的婦女多說一些話?我覺得這很好,可能就是我終極要做的事。

但是有掌聲,也可能有雜音。你怎麼面對負面的好奇心,就先剛有人問你是不是因為經濟問題上電視?

碰到這問題,我不會不comfortable,因為我腦力已回答100多次。有質疑反而好,因為他在問我的同時,可能回去也想一想,爲什麽要有這種刻板印象?愈多人質疑我,表示愈多人開始思考。

你曾經說過,現在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時間點也有關係嗎?

現在的我, 覺得自己最有自信。我有些朋友很早就成名,以前跟他們走在路上,看到有人要簽名,他們不見的會給。當時覺得他們則呢麼這麼大牌;可是想想,也可能好似因為不知道怎麼面對。

我現在年紀夠大、夠成熟,如果換到過去,說不定也沒有辦法。我去南部,有歐巴桑見到我熱情地說:“機車借你,我叫我兒子載你去市場繞一圈”,以前我最怕,但現在一點都不會。

對於在娛樂圈發展, 你有預設一條界線嗎?

沒有。像公視來找我演戲時,我說,你們瘋了嗎?可是他們太專業了,腳本跟規劃都很完整,我才覺得“如果他們覺得我能演,我就去演”。

到現場以後背劇本,而且臨時改稿子就要馬上被,我發現可以訓練自己背這麼長的句子,太棒了。然後,跟我演對手戲的演員教我說:“不是講得快、背得熟就好,要有情緒。”開始演之後,我只能連杯個句子,他卻可以背30局不NG,這讓我嚇一大跳:“哇,一個全新的世界,”太好玩了。 

以前我身邊沒有這樣一個人,讓我知道人的可能性可以無限大,現在我想用自己過個測試:連學校教育都講究跨領域了,一個人本來就可以會很多事,那就用自己來做個實驗,但效果可以在別人身上發酵。

會不會因為愈來愈受歡迎,有一天不當老師?

不可能。跟學生在一起,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他們給我很多能量。上電視表演,反而是把人的energy吸走,久了之後會疲乏。

總之,能影響年輕人,是我最開心的。有一次錄完迎回家,突然有兩個女生跑出來跟我拍照,說他們的工作是在櫃檯接電話,說因為我,給他們好大的力氣。我說這太好了,雖然我不知道我說了什麽,可能是說了他們呢不敢說的話,但肯定也都是我以前壓抑在心底的東西。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不只是實踐的老師,可以是大家的老師。不論我有沒有在學校。

曲家瑞vs王文華看正妹:胸部是父母給的,胸襟是自己給的

王文華:形容人是正妹,我覺得屬於正面的評價,不過還是要看說話者的語氣。“喔,這是“正”妹哦”與「ㄟ,這是正『妹』呀」就不太一樣。至少我每次稱讚別人是正妹,都是很誠懇的。

曲家瑞:哈哈哈,至少還是個妹就很了不起。我之前上好幾個電視節目,都在談淑女為何不結婚,我就很火大,因為在外面,大家都稱呼我是正妹教授,所以我說還算是個正妹,這是很好的讚美。

不過,奇怪的是,現在的正妹都有個look(型),不管是廣告、網路上的妹,很漂亮,卻讓人覺得這些妹都長得很像。例如電視節目流行談卸妝術,發現女生不管是16、25、30歲,卸了妝都變巫婆,因為大家的妝法一模一樣,化妝后都一樣正。

感覺上,我們進入了一個虛擬世界,正妹是塑造出來的,經過包裝的,所以都長得一樣。可能因為大家害怕被人看到真正的自己,以至於都用同樣的妝髪、手勢、很害羞就嘟嘴等呈現自己,一股腦兒往一個方向去模仿。也許大家覺得這是最安全的,但太狹隘了。

如同我在學校教書,當我覺得班上某個人畫的很好,把他的作品貼在牆上講解,再請大家回去畫,半小時后,全班都化成那個樣子。學生會說:“因為你說這個好,這樣才安全,我畫我自己的,不好怎麼辦?”

以前還會罵學生,要他們堅持原則。後來我發現越罵,他們越害怕,倒不如給他們更多的選擇,班上50位同學,我竟然選了30張,一開始他們不知道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久而久之就不選了,會慢慢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王文華:呼應家瑞說的,我覺得正妹現象的定義與舞臺都太窄化了。一般人定義正妹,通常會從兩種角度來看,身材與年紀,一定要很年輕、瘦瘦的,但能符合這種定義的人,是極少的一群人。

而且隨著時代數位化,正妹也“數位化”了。我發現媒體報導正妹,一定先將她的三圍、胸部尺寸,全然的數位化描述。除此之外,好像都沒有人關切她的才氣、氣質、內涵,甚至她的怪、壞、味道都沒有了。當一個人被數位化后,其他人當然認不出A或B的差異性。

正妹的舞臺也窄化了,大部份都在做show girl,為何不是藝術家或創作家?例如Lady Gaga就是正妹,她創造了多少的創舉?

曲家瑞:其實你若果長得漂亮、身材好,是很棒的事,當然可以盡情表現,但不能讓身材或臉蛋成為獲得肯定的惟一工具。

假設爲了讓大家認識我,必須這樣裸露身體,就會牽扯到我們仍是男性角度的社會觀。為何沒有“正哥”?因為正妹是男生取來將女生的,這些表現都是給男生看的,女生應該要欣賞自己、取悅自己。

如果問我什麽是正妹?我覺得她一定要很有氣質、談吐好、超級脫俗。她走出來,根本不需要妝髪、高矮胖瘦也無關,那就是正妹。

王文華:正妹傳得很暴露,引起大家注意,本來是種解放。但現在這些暴露的裝扮反而成為束縛,讓每個人若想被注意,就必須跟著做,當你完全憑才藝出現,卻沒有人注意你時,就表示解放已經變成枷鎖。

曲家瑞:我覺得注重外表絕對是好的,但我們肯定還在某一種過渡時期,一開始,大家都會先朝一個樣子走。之後再慢慢碰出火花,每個人擁有自己的定位。

我想到1984年,我在美國年藝術學校時,踏進校門,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look。我大學試了非常多種造型,就是爲了找到自己最對的位置。

王文華:我們不需要有士大夫的觀念,覺得靠外表吃飯不好。但要提醒年輕人,外表與內在的長處是不成正比的,內在的長處通常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增加,外表則是隨著年紀增加而減少。如果大家一時到這兩種技能的根本不同,仍選擇了求外表的行業,就要盡可能發揮潛力。

我常常認為,人在20歲前,外表好是爸媽的功勞,但20歲后,要考自己努力,胸部是爸媽給的,胸襟是你給自己的。希望正妹現象能給大家一些壓力,讓自己變得更有氣質、更特別。而且先把腦子弄好,再弄胸部,絕對有大加分效果。

曲家瑞:我也想提醒廠商,不要只顧賺錢,而物化女孩子。爲了賺錢,廠商當然會把這些女孩當成營利工具,但也要替他們想想未來,幫助他們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好,而不是只符合廠商要的好。不要利用完了他們,到了某種年紀又把他們推開,再找新面孔,讓他們失去了自己。

當然年輕人也不要傻傻地想說:“我今天紅了,要抓住青春的尾巴,要趕快賺錢。”反而要去想,是不是真的有把天分與才能發揮在這裡?

下次若有更正的人出現時,要怎麼辦?

正妹的頭銜是別人給我們的,但我們不要活在別人給我們頭銜的框框底細啊,要走出自己的路。

王文華:記住,除非完全走外表路線, 否則“正”只是夫家價值,不是核心價值。發展個人特色和專長才是正妹生存之道。



來源: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1032&page=1

暴热的天气

回来金宝刚进入第二天嘛,已经快把自己充电回来的耐心用完 离开金宝前是多雨的日子 回来金宝却是暴热的天气 看着猛烈的阳光,除了哀嚎和叹气,我还真的想不起有什么是我可以做的? 从早晨开始,就汗流侠背到晚上临睡前 脑袋已经被热气侵占得可以很清楚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闭着眼睛,眼皮与眼皮之间连合,感觉到了热气;鼻子呼出来的热气;嘴唇感受到的热气 都在告诉我,如果不再努力地退热,下一个要见的人 应该是医生 可惜的是,冷饮没我的份,白开水不管喝多少,似乎无法帮助我褪下身体的热气 暴热的天气,真的没什么心思想要工作……

Thursday, November 15, 2012

超"醒神"的工作天

醒神吗? 其实,并不 原还以为今日仅是去金宝警方活动摇摇脚,让刚从休假回来的自己渐层进入工作状态 最后的事实证明,这个想法真的有点天真 午夜的凶杀案,却在早晨近中午才刚开始解剖 想拿料来满足上司,却碰了根软钉子 顶头上司不在,副的就拿不定主意了吗? 就连一张人头照、一丁点的料都拿不到,天啊?! 怎么写得出稿? 五点才来开新闻发布会的通知,几乎让人都傻眼了 别说其他的友族报纸,中文报赶夜报,时间可是非常紧凑 2点半的有、3点的也有,更别说向来6点截稿的也叹 烦啊,虽然最后更改了时间 但是,看着空寥寥的稿,没什么新闻料的稿 叹了一声……

不舒服到极点的一天

闷闷的感觉 多少的亡羊补牢都是临时抱佛脚 前一晚的不知收敛,换来一天的不舒服 难怪这几天心情总是容易陷入低潮 漏夜看完穿越的通俗小说,不完美的结局,那种伤感久久不散 给做以前的我,只考虑到生理的不舒服,从未正视过心理 完全没有动力的一天 幸好,也是不必工作的一天

Tuesday, November 13, 2012

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啦,朋友 曾经,在学生时代 我们几乎每天都聚在一起,玩在一起 意兴起了,随口就呼喊着 不管半夜三更,不管路程近远,不管隔天有课 就这样冲了 那种无忧虑,除了头疼着论文就别无其他的生活,是现在的自己所羡慕的 那个口无遮拦,毫不顾忌的吹水生活,离我好远 呼唤朋友去嘛嘛档的日子,真的好遥远了 朋友,我们预订下一次的相聚日子吧!

Saturday, November 10, 2012

搞什么啊??!!



雖然很多電影、電視劇都在教人,不要再脆弱的時候,選擇愛情,絕對沒有好結果

理智上告訴自己不應該這麼做,但有時候心情真的處於低潮的時候,不由的自己會突然想說,如果身邊有個人來伴,或許及不用撐得這麼辛苦吧?

所以,說真的,在心情低潮時,我的確是很希望有個人來陪,因為低潮時刻的負面能量只得會將人置於最低谷底,幾乎會被這股負能量吞噬掉。

就拿今天來說,被廣告商罵了一輪,明明知道這個未必是自己犯下的錯誤,卻得要無聲地聽著她一輪嘴地罵

心裡不停地想著,好吧,辛苦建立的網絡或許就這麼地被搞壞了,同時,也不免地去埋怨他到底是搞了什麽大鍋死貓讓我吞到這麼辛苦。

靜靜的聽著她大罵,即使要怎麼地解釋,似乎也不成果

我不就是個記者嘛,他犯下的錯,為何由我來頂替,明明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卻還是有能力製造出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到底是犯了哪路衰神啊?

擦完這邊的屁股,哪邊給我瀉肚子,根本就來不及嘛

駡了一輪,一肚子冤枉,差點沒把自己給沉溺掉,今天承受了太多的負能量,只想說,明天會更好!

老土!!

Wednesday, November 7, 2012

花了66块60仙请我去拍张照

本该是休假的日子,却接到曾经帮他写新闻的男孩过世了

想说,有始有终,就帮他写完最后一程的新闻吧

或许就因为上稿了,让老板以为我有工作

一通电话来,就因为某报馆的短讯说南北大道仕林河路段的AES被风吹到了

我收假返工,驾着失去应有效用的右侧镜的车,乖乖地背上相机包包

这次的任务是,驾车到距离金宝约1个小时多距离的仕林河去拍,倒塌的AES照片回来

还以为睡了一整个上午,应该是精神充足,竟然在半路上开始觉得眼睡了

因为驾在不熟悉的南下路段,乖乖滴将时速控制在110km/j

或许是因为不是自己平常驾驶的速度,而导致在路途上感觉眼睡吧?!

终于找到了目的地,看着头大身细的电眼先生,不就是好好地站在原地,继续拍摄超速吗?

哪来的倒了?

过路费职员说了,中午的时候,jpj就修理好咯

中午?很好,那个时段正巧就是主任通知我上路的时间,难怪电眼看似完好无缺地站立着

就连打电话回去,听出来主任的声音好似也不可思议般

眼睁睁看着竖立得好好的AES,突如想起,我围着它拍东拍西,不知会不会有记录呢?

还是它只是对超速有反应而已?


为了一个倒下的AES,我销假返工,从金宝驾到仕林河,竟然看到的是一个完好无缺的AES

慢慢地算着里程数

公司花了马币66令吉60仙,派我去拍了两张价值10令吉的照片

虽然精神上有点疲惫,汽车还没去维修,但还是有得入袋了……

再加上,为了这个180km/j的路程,我又拿到另一天的补假

尚算不亏到底……

工作后遗症??!!

最近总觉得身体很不对劲

较早前,不知怎地,尾脊椎部位肌肉突然酸疼,严重着差点弯不了腰,就这么拖到近一个月余

在一次经历完成几乎超过极限,过度繁多工作后,当天晚上腰部闷疼得一整夜无眠,那时候的自己已经搞不懂,到底疼的是骨还是肌肉。

隔天早上,直接打电话告诉老爸,受不了了,我要看医生

看医生的结果,很平松如常,仅是说肌肉过度紧张、有拉伤的迹象,开的药也仅是止痛药、松筋和钙质

原以为就这么地过去了,竟然在一个星期后,半蹲打稿,突然有种“我的筋断了”的感觉,趴在地上超过10分钟,爬不起来,止痛药就在这时候发挥效用了。

慢慢地过了数个月,原以为疼痛不再缠身,却在最近又经历连续数天,撑到极限的工作分量后,右颈间突然有出现同一个问题,酸疼~!

从后颈背一直延伸到右肩前边锁骨处,有时候竟会疼到整个右肩出现僵硬状态

这次,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医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之前还说没什么大问题的,这次,我忍!

有时候,想想,这份工作,虽然是在小地方

但,有时候忙起来,往往会超出负荷,几乎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而这让医生看来是鸡毛蒜皮的病症,也总是在过度工作量致使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是工作的后遗症?

不懂

起码,这个病症,不会让我死,却会我生不如死

幻想幻想,会不会有一天,它自动不疼了???

Tuesday, November 6, 2012

他,留下了“不甘心”

当生为母亲的,听着即将临终的儿子留下了“不甘心”

她的心,可想而知,会是多么地痛?

这一句,是通过第三者转述得知的

当我一听到这三个字时,竟有突如其来的毛悚感觉,颈背很迅速地冒起了鸡皮疙瘩

先不论真假,但当一个年轻人,一个在这个世界上刚要起步的年轻人,竟然就这么地让死神带走了,即使是我,或许在经历了这么多痛苦的化疗,以为自己有康复的几率,却突然地走向黑洞,多少的不甘心也拉不回了。

他,是母亲唯一的儿子

他,永远也毕不了业

老话说一句,自杀的人,在面子书上post了自杀的宣言后自杀的人,或许可以与他相遇,就可以彼此交流下,看看他是多么地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

Monday, November 5, 2012

又是一个无法省心的事

原本是趁着十月尾,拿足假期休足精神,到新的月份再来干一大场

可惜啊,刚踏入11月1日,休假还未完毕,却一轮又一轮,让人喘不过气的事情接着来

工作、人际,都是要笑着脸皮来解决

就连拿到一笔大单的广告,却做得从未这么地困难过

本该是些微的错误,却在最后拍下定案时,竟然还可以给我来个回马枪,正中红心

他捅的篓子,职员的电话,脑袋里除了“完蛋”,还是“完蛋”

原本还想说,事事亲力亲为,却因职员一句有请别人帮忙……或许,我不该太早地放心

就好像数学题,一道又一道,越变越难的数学题摆我眼前,却不允许我说不解决

除了硬着头皮去搞掂,基本没其他的途径了

他们没打电话来吵,没有大声地骂,绝对不会是一件好事,如果这次真的就这么地搞残了,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别人丢下来的数学题,却得要我去花脑筋解决,虽然有点不甘,却也只能硬上

算了,就当是“倒闭”前的最后一单遣散工作吧~

把头开的这么不好看,尾即使也不美丽,也得要解决完

那么就不拖不欠了!